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第一章媒體、科技與學習




科技融入教學的學習理論基礎包括:行為取向學習理論、認知取向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情境認知理論(situated cognition)、以及維高斯基(Vygotsky)的認知發展理論等。

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參與有意義的學習,如此才能使學習更有效率,學後記憶保留得更長久,也才不會變成僵化知識不會運用。以有意義學習的觀點來探討科技融入教學時,教師需考慮如何藉由科技讓學生主動學習active)、建構學習constructive、意圖學習intentional)、真實學習authentic)與合作學習cooperative)(Jonassen, Howland, Moore, & Marra, 2003; Jonassen, Peck, & Wilson, 1999)。(http://blog.yam.com/cwshen/article/5692133



一、         教學媒體的界說

         所謂「媒體Media」係指媒介物的意思,可為任何形式的資料、資源和設備,用之於訊息溝通。而「教學媒體」(Instructional Media)涵蓋了視聽器材(硬體)和視聽教材(軟體)等部分,具有教育價值與教學的功能,也可以綜合稱之為「視聽教學媒體」。簡單地說,凡是經由視覺、聽覺及其他的感覺器官(如觸覺、味覺、嗅覺等),運用具體教學資料、器材,有益於教學活動,提昇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者,均屬視聽教學媒體的範圍。



二、  教學媒體的功能

  知識與科技的快速增進,使得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能不改變:學習的方法與內容也不能不精進。在教學活動中,一方面重視教學方法,一方面重視教學效果,再加上教學媒體的運用,可以使學習者學得更多、更快、更徹底,記得更久,如將其主要功能作一歸納,可列舉於下:

()能提供具體的學習經驗

()能擴展學習經驗範圍

()能激起學習興趣,鼓勵自動學習。

()能提供模仿學習的良好典範

()能減少不同背景的學習障礙。

()能使學生了解更徹底並有效的應用所學。

()能適用於各種程度學生及各種不同性質科目。

()能突破時間、空間、語文等限制,擴大學習領域。



三、 教學媒體的分類

  教學媒體的種類繁多,分類的方法也見仁見智各不相同,我們依教學媒體呈現的形式及方法來分類,可以有下列幾類:

()靜畫:圖畫、圖片、照片、圖表等。

()書籍及印刷的資料:報紙、雜誌、小冊子等。

()地球儀及地圖。

()放映性媒體:幻燈片、透明片、電影、電視、碟影片等。

()板類媒體:粉筆板、絨布板、磁鐵板、揭示板等。

()立體教材:實物、標本、模型、立體圖型。

()表演類教材:木偶戲、布袋戲、皮影戲等。

()聽覺媒體:錄音帶、唱片、廣播等。

()編序教材:教學機、電腦輔助教材(CAI)

()硬體部分:唱機、錄音機、幻燈機、電影機、實物放映機、收音機、錄影機、碟影機以及其 他有關教學設備等。




  我認為只要是對於教學有益的方式,都是可以嘗試或是加以創新的。縱然現今已為資訊爆炸的時代,現代人不缺少知識,而是缺少省思的時間慎選教材以及資訊設備是很重要的。數位教學最大特色在於結合通訊、電腦與影音多媒體技術,同時突破時空限制,從傳統教室的教育訓練型態,轉型成為運用網際網路的學習方式,提供使用者不受時間和地點上的限制來進行學習。學習者與教學者已經不再受限於傳統面對面教學的形式,學習者更可依自我習慣與實際狀態調整自我學習進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