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URE教學設計模式
由Heinich、Molenda、Russell與Smaldino(2002)四位學者所提出的,提供中小學教師個人,在課堂中實施視聽教學與資訊融入教學都合適應用的設計模式,著重於在實際教學情境下,慎選與善用多媒體工具來幫助達成教學目標,並鼓勵學生互動參與,取其六個步驟動詞的首字縮寫「ASSURE」以表達「確保教學成功有效」之意。
六個步驟分別為:
A:分析學習者( Analyze learners )
A:分析學習者( Analyze learners )
l
一門好的課程必定是學習者特徵、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三者間最好的搭
配和運用和適應。
l
因此ASSURE模式的第一步就從分析學習者特徵開始.學習者可能是學生、可能是接受培訓的職工、也可能是某個專題或組織的成員,比如家長、經理、孕期婦女等。
l
為了選擇適合又不同學習者特點的媒體、內容和教學方式,我們必須從如下三個方面來對他們進行分析:
(1)一般特徵
(2)教學內容相關:已有知識、技能、態度的當前狀況
(3)學習習慣和方式
S:撰寫學習目標( State objectives )
l
即闡明教學所要傳遞的資訊、解決的問題、建立的概念、教會的技能、
改變的態度、建立的價值標準等等方面的目標。
l 以下具體地分析如何闡明一個教學的目標。概括來講,所謂目標應該包含行為、條件和程度三個層次的含義。再加上行為的主體,也就是學習者(學習者)一共四個要素。其英文字頭剛好是ABCD,為了便於記憶,我們稱之為:“目標的ABCD”:
n 行為主體audience
n 行為behavior
n 行為條件condition
n 行為的程度degree
S:選擇方法、媒體與教材( Select instructional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 )
l
當我們分析了學習者特徵、闡明了教學的目標之後,就能夠確切地把握
教學過程的起點和終點。
l 學習者當前的知識技能水準是教學(教學)的起點,而已經闡明的教學目
標則是教學要達到的終點。
l 媒體選擇最核心的因素,是選擇適合表達教學內容資訊特點的媒體。比如,教學要涉及美麗的、彩色的、運動的畫面內容,那採用錄像和電腦投影都是較為恰當的。
U:使用媒體與教材( 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 )
l
教學前要預先觀看和熟悉所選擇的媒體材料,進行預演。特別是對媒體問的銜接和連貫對於教學的效果關係很大。
l
在教學時要採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授課方法和教學策略。
R:激發學習者參與( 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
l
學習者的參與和響應,教學就是雙向的傳播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者要到達學習目標則必須對於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思考加工和實踐。
只有在正確的回應過程中新學的知識和技能才會得到強化。因此,凡是在目標中提出的要求,必須在最後的評估之前給學習者以操練和實習的機會。
而且應該給學習者提供他們的操練和實習是否達到了目標要求的回饋資訊。
E:評量與修正( Evaluate and revise )
評估是檢查教學的目標是否達到。 修訂則是為了給以後的教學積累經驗。評估資訊的來源最重要的是學習者的反映。為了使評估進行的全面、客觀,需要針對教學的全過程回答下列向題:
(1)學習者(學習者)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嗎?
(2)選擇的媒體有助於目標的達到嗎?
(3)是不是所有學習者都能夠恰當接受和運用你所選擇的媒體與材料?
利用ASSURE模式進行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分析自己對於媒體、方法的選擇,以及使用情形加以評鑑,在行動省思之後加以調整改善,做為下一次更好的開始之依據。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